close

終於.. 

終於... 

讓我找到你了!!!!! 

就在寶寶連哭了三晚黑眼圈 
眼袋都跑出來之後

終於讓我找到了"專家的意見"。

真的差點從辦公室的椅子跳起來!!加狂喜尖叫兩聲~哈哈

不過大家還是要好好上班 :P 



◎家有奶嘴超人◎ 

「不要哭!媽咪拿奶嘴給你吃!」只要孩子一哭,許多家長就立刻將奶嘴塞給孩子,但其實這個小小的動作,有可能會造成孩子日後口腔發育障礙,形成暴牙或是臉型變形的可能性,等到孩子再長一些,這些外表美觀上的問題,也會影響日後他對長相是否有自信?

撰文/張瑞珊 

諮詢/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 蔡恆惠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治醫師 周宜卿


其實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,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小的壞習慣,例如吸奶嘴、吸手指、咬嘴唇或吐舌頭等等,也許家長覺得這些動作並不具任何意義,還以為只是孩子擠眉弄眼的可愛表情,但這些惡習若長期累積,除了會影響孩子口腔不良發育之外,也有可能是孩子心理焦慮不安的表徵警示,需要家長特別注意。

口腔期需要被滿足 

口腔期是指人格發展第一期,大約是從出生至2歲左右的階段,滿足口欲是人的天性,為了滿足生理上的飽足感,人類發展出一套天生的反射刺激,分別是轉頭、吸吮及抓握。其中「吸吮」這個動作代表了特別的心理意義,因為在嬰幼兒時期,孩子會利用吸吮來獲得安全感及滿足感,這也是安撫奶嘴存在的最大理由。 

在嬰幼兒時期正處於建立依附關係最重要的階段,他們有多方面的需求需要受到滿足,例如擁抱、親吻,藉由使用安撫奶嘴,確實可以滿足孩子在此階段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治醫師周宜卿表示,在孩子出生後到1歲半這段期間,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需求,還是可以利用奶嘴來滿足孩子多方的需要,若孩子沒有主動表現出需要吸吮奶嘴,其實父母親大可不必使用奶嘴做為安撫孩子心理的工具。
 
但有些心理研究發現,禁止孩子使用安撫奶嘴,易造成口腔期發展不順。成人有所謂的「口腔性格」,可能就是口腔期發展不順所致。在行為上表現出貪吃、酗酒、吸菸、咬指甲等,因此,滿足口腔期的欲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 

其實孩子到了1歲3個月左右,已經會自己走路,主動去探索這個花花世界,環境中伴隨而來的其他新奇事物,也會逐漸分散他對奶嘴的注意力,也就是說,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會慢慢停用奶嘴做為自我安撫的工具,所以家長無須過分擔心孩子無法戒除奶嘴。

常見兒童不良口腔習慣 

其實除了吸奶嘴之外,孩子在發育過程中,也有可能出現其他不良的口腔惡習,例如咬手指、咬嘴唇、舔嘴唇等等,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蔡恆惠舉出以下4種常見的兒童口腔惡習,及可能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?
1. 吸奶嘴: 

吸吮及吞嚥是嬰幼兒口腔的本能反應,其中最明顯的動作就是吸奶嘴。吸奶嘴對孩子來說可是一件大事,它可以同時滿足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,但是依年齡的不同,家長應選用不同形狀及大小的奶嘴,以適應孩子不同口腔發育階段所需要的條件。
 
不良影響:由於奶嘴對於口腔發育無實質的幫助,如果孩子到了2歲以後仍繼續使用奶嘴,可能引發產生孩子日後上下牙齒咬合的問題(例如暴牙等等),甚至會形成孩子日後語言發育的障礙(例如發音不正確等)。蔡恆惠建議家長,可以使用其他健牙玩具來代替奶嘴,幫助刺激孩子牙齒的生長及發育。但是家長千萬不可使用奶瓶代替奶嘴做為安撫的工具,如此一來,反而有可能造成奶瓶性蛀牙的困擾。 

2. 吸手指: 

如同吸奶嘴一樣,孩子習慣長時間將手指或奶嘴擺放在上下顎之間,藉此獲得心理上自我安撫的效果。 

不良影響:不論是吸奶嘴或吸手指,都有造成暴牙或是臉型變形(例如下巴向前突出等)的可能性。追根究柢孩子吸吮奶嘴及手指的原因,其實大多與兒童心理因素有關,不良的情緒、緊張、不安或壓力,都是促成孩子依賴奶嘴及手指的主因。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,其實要的只是一個情感撫慰的動作,家長可在孩子睡前靜靜地陪在他的身旁,講個小故事給他聽,就可以達到安撫孩子情緒的功效,同時又可增進親子間的關係。 

3. 咬嘴唇: 

等到孩子長牙之後,有時會出現上顎前牙咬住下嘴唇,或用下牙咬上嘴唇的現象,這可能是由於上下牙齒排列不整齊所造成,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不自覺地咬住上唇或下唇的壞習慣。 

不良影響:孩子長時間咬住上唇或下唇,會形成嘴巴周圍皮膚的紅腫、潰爛或裂開(到了冬天又因為氣候變得比較乾燥,孩子舔嘴唇的動作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),原本小巧可愛的櫻桃小口,變成俗稱的「香腸嘴」一般。建議家長,如果孩子已經可以聽懂父母的話,建議以心理輔導的方式(例如用玩具獎勵孩子)幫助他戒除惡習,若只是單純牙齒咬合不正的問題,最好還是到兒牙門診接受專業評估,視情況以輔助孩子戒除惡習。 

4. 弄舌或吐舌: 

孩子年紀愈小,舌頭在口腔中的位置愈前面,等到牙齒逐漸發育之後,舌頭會漸漸縮回口腔後方。而且一般人在進行吞嚥動作時,舌頭會先抵住上顎,然後才把食物吞進去,但是對於有弄舌習癖的孩子來說,他在吞嚥食物時反而會把舌頭往前推,這代表孩子的吞嚥功能發育不夠完全。 

不良影響:弄舌、吐舌、咬指甲或剔牙,有時候只是單純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,因研究發現,孩子出現這類口腔壞習或怪癖,大多家中也有其他成人有類似習慣。若孩子只是單純因為吞嚥功能發育不完全,其實只需增加機會讓孩子多加練習,就可幫助他改掉壞習慣。但若家長發現孩子弄舌的習癖已經嚴重影響到外觀(例如嘴唇周圍紅腫、潰爛或結痂)及生活功能(例如吃飯或說話時因弄舌動作而中斷),周宜卿建議家長最好先帶孩子到小兒神經科接受檢查,看看是否有癲癇的問題?如果確定與生理疾病無關,則建議轉診至小兒心智科,觀察孩子是否有情緒上的障礙。

奶嘴超人要長大 

想要幫助孩子順利戒除奶嘴,周宜卿提出4點建議,供各位家長做為參考。 

1. 利用新事物分散注意力: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,行動及肢體能力的發展愈來愈發達,他所能探索的領域也愈來愈大,此時,建議父母可以利用其他新鮮事物吸引孩子,例如帶孩子去公園嬉戲,或是玩其他益智玩具等等,分散孩子對於奶嘴的注意力。 

2. 縮小奶嘴使用範圍及時間:等到孩子1歲之後,家長以漸進式方式慢慢減少孩子使用奶嘴的時機,舉例來說,只有在家裡或是睡前才給孩子吸吮奶嘴,不要讓孩子沒事就吸著奶嘴,或是一哭鬧就塞奶嘴給他,養成孩子正確使用奶嘴的好習慣。 

3. 用其他獎勵取代奶嘴:當孩子哭鬧或是鬧彆扭的時候,家長通常會隨手就將奶嘴塞給孩子,周宜卿建議,其實家長可以利用其他孩子喜歡的小東西,例如貼紙或玩具,代替奶嘴做為獎勵孩子的工具,同樣也具有安撫孩子心理的效果。 

4. 把奶嘴當作禮物:如果家中常有其他朋友或親戚的小孩來訪,建議媽咪可以利用奶嘴,做為孩子邁開人際關係的第一項工具,舉例來說,如果現場有其他比bobo年紀還小的嬰幼兒在哭鬧時,媽咪可以跟bobo說:「你看那個小嬰兒在哭,媽咪把你的奶嘴送給他,讓他不要這麼傷心好不好?」讓bobo知道,他已經長大了,不再需要依靠奶嘴了,他可以把奶嘴送給其他更需要的小嬰兒,藉由「轉贈」這個動作,在擺脫奶嘴的同時,也可從中建立他的成就感。 

5. 到兒牙門診尋求專業協助:面對其他兒童口腔惡習,有時可能是因為牙齒或其他口腔發育障礙所造成,此時,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兒童牙科接受專業評估,觀察是否需要接受輔助治療或是其他矯正治療,順利幫助孩子戒除口腔壞習。 

~原文刊載於2007年2月號《bobo小天才雜誌》



其實北鼻現在很喜歡吸手指 
不論是他身上的衣服或是手邊的玩具
他也都很愛往小嘴放
但這個部分我並不擔心
因為我覺得這是必經的階段
只要雙手保持清潔應該問題都不大

老人家往往都比較矯枉過正
這不能碰 那個不能吃
就怕細菌入口
尤其是香港經歷過SARS
所以她老人家更是緊張

不過我也不是個粗線條的馬麻
我和大頭都覺得一點細菌其實是可以增強BB對病菌的抗體

主要是BB睡得晚 睡得少 才是最令我擔憂的
既然現在心裡對奶嘴的疑慮
已獲得釐清
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~

太好了!!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ashin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